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苏州“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
苏州“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
理由和依据:
气象公共服务作为政府信息服务的组成部分,与大多数信息服务一样,实际中存在大体相同的社会问题。比如说,气象部门掌握着大量的气象信息资源,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已难以得到新时代观众的认可,如何快速发掘出公众需要的信息并准确及时地提供给公众,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尽管气象部门已开设了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服务,但由于提供的服务产品方式或内容不一定切合新时代观众的需求,导致实际覆盖面不大,普惠程度不高,而充斥百姓生活的是其他一些不权威、不及时甚至错误的服务信息。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越来越精致,不再满足笼统粗犷的气象预报信息,服务需求呈现精细化、智能化、富媒体和互动性特征,对我们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苏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苏州市信息惠民建设目标及任务分解(2014-2016)》相关要求,苏州到2016年将初步建成“城乡全覆盖、办理一站式、服务全天候”的统一的信息惠民公共服务体系。结合《苏州市电子政务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的总体部署,经广泛调研并结合我市实际,拟用3年的时间实施苏州“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在“十二五”苏州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市气象监测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更精细、更智能”地服务于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助力苏州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
解决的问题:
经过“十一五”、“十二五”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尽管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应急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发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与百姓的需求相比,与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人民福祉安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雷电监测和大气的垂直探测能力不足、对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监测能力有限;气象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还不高,预报产品不够精细化,服务产品不够智能化,服务针对性不强;权威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新媒体覆盖面和基层覆盖面还不够广,直接影响了防灾避灾和公共气象服务的效率。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和民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防灾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对城乡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百姓精致生活意义重大。一方面,目前气象及相关政府部门掌握比较丰富的气象信息,而基层百姓获取详细气象信息的渠道有限,许多公众从不同渠道获取不及时甚至不正确的气象信息,气象民生服务在“城乡全覆盖、服务全天候”和公共服务均等普惠上与百姓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另一方面,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呈现增多增强趋势,并且经济越发达、财富和人员越聚集地区,遭受自然灾害影响的风险越大,公众实时便捷地掌握灾害预警信息和智慧气象服务信息,将对气象灾害防御和百姓精致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很有必要建设“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
解决方案:
根据《苏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要求,实施苏州“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建设和完善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精细化的智慧气象预报业务平台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开展精细化的灾害预报预警和智能化的信息服务,将进一步提升气象监测能力、精细化预报能力和智能化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产生活提供更加可靠、便利的保障服务。 根据苏州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经过3年的努力,初步建成“城乡全覆盖、办理一站式、服务全天候”的统一的信息惠民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信息化与民生领域应用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均等普惠水平。
姓       名: 性       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反馈意见:
注:一个ip只能反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