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理由和依据:
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做好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对于优化完善我市气象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更好的服务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意义重大。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十四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江苏省政府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结合苏州实际,提出“十四五”期间苏州市气象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本规划定位于全面落实国家、省、市规划对苏州气象发展的要求,做好规划与国家、省、市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坚持发展民生气象、科技气象,坚持融入国家、长三角和省气象发展大网络、融入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以“惠民生、稳增长、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为宗旨,围绕“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建设,以需求为导向,重点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精准度,增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与应急联动联防的效能,增强气象为生态城市服务的能力。依靠科技手段,深化开放合作,构建全面现代化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力争为市民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
解决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苏州气象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距离“监测精密”的要求还有差距。综合监测站网还需优化调整;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快速精细化探测能力不够;卫星遥感业务在城市安全风险管理、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生态影响评估等方向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距离“预报精准”的要求还有差距。预报预警准确率、精细化程度和提前量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灾害性天气预报能力对城市安全运营气象保障需求支撑不足;气象灾害敏感行业的气象风险普查评估业务存在薄弱环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距离“服务精细”的要求还有差距。气象防灾体系还不完善,防灾机制、投入机制和监测预警能力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能力与苏州城市定位不匹配,个性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人才队伍与科技创新能力距离“高质量”的要求还有差距。气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薄弱环节,人才队伍素质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针对业务发展需求加强核心技术的科研力量不足,引导社会参与气象科技创新不够。因此很有必要实施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
解决方案:
实施苏州市“十四五”气象发展规划。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保障苏州气象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民生产生活的气象服务水平,提高我市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以规划为引领、目标为导向,为新时代气象工作注入科技创新动力、激发生态绿色活力、增强气象开放引力、打造区域协调合力、释放信息共享内力。构建苏州气象工作新格局。坚持党建引领事业发展,理顺内外工作关系,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筑牢事业发展人才基石。做优气象灾害防御新机制。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精细化城市运行气象风险普查;完善气象防灾减灾载体建设。融入地方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聚焦生态绿色,聚焦大气污染,聚焦国家战略,聚焦安全发展。打造现代气象业务新体系。提升灾害监测能力,提升预报预警能力,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信息科技能力。实施气象灾害防治“预警”工程和城市安全运营“服务”工程,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姓       名: 性       别: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反馈意见:
注:一个ip只能反馈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