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苏州市依法治市
苏州发布全省首份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要点
来源:苏州市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2-06-09 10:34   访问量:

日前,苏州以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2022年苏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工作要点》,在《苏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苏州市法治社会建设实施方案重要举措任务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重点、压实责任,细化了年度法治社会建设6个方面24项重点工作任务,积极探索“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法治社会建设模式,进一步夯实法治苏州建设基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展现“强富美高”新图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提供法治保障。

大力培育全社会法治信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和党政机关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社会兴起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热潮。加强重点领域法治宣传。加强宪法、民法典宣传,组织开展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美好生活·法典相伴”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针对特定对象研究起草试点工作方案,分步骤、有重点地持续推进。健全普法责任制。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健全“谁执法谁普法”“以案释法”“媒体公益普法”三大机制,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具有地域特色的法治文化建设体系。

加快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制定《苏州市终身学习促进条例》《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推动制定《苏州市法治乡村建设条例》《苏州市安全生产条例》《苏州市养老服务条例》等法规。促进社会规范建设。颁布实施《苏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持续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加强道德规范建设。实施“苏州时代新人”培育工程,常态化开展道德宣讲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执法全过程,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公民公共卫生安全和疫病防治意识。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研究制定2022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加强行业、领域信用管理。

大力提升人民群众执法司法满意度。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规范化建设工作,推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对重点地区、重要领域、重大事项的专项监督,推动解决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以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扎实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企业行政合规指导清单制度,持续开展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司法领域人权保障。依法妥善办理涉民生案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协商和庭审实质化衔接机制,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工作。加强检察机关对民事、行政、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促进源头治理。加快智能司法建设应用。加强执法司法机关协作,加强大数据资源及AI支撑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有效覆盖,优化升级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和网络平台,强化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司法所一体建设运行,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村居延伸覆盖。持续推进法治惠民实事。打造“法治民意直通车”,畅通“病残孤老幼”等群体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深化全域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标准。开展“春风行动”,实施“情暖民工·根治欠薪”公益法律服务等活动,持续打造“关爱民生法治行”活动品牌。

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积极做好社会治理领域法治保障工作,制定出台《苏州市平安建设条例》,加快落实《苏州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2022年“八心工程”40+项目实施意见》。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强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动态管理,开展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申报工作。加强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和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全面推进企业行业依法治理。开展多种形式惠企政策宣传,出台促进法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实施律师行业发展“百千万工程”,加快公证机构规模建设和队伍发展。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宗教问题。规范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制定出台《苏州市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管理办法》,规范志愿服务活动行政管理。深化平安苏州建设。健全平安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推进平安建设。构建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健全完善全市县级市(区)、镇(街道)两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构建多元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

加强网络空间依法治理。积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制定出台《苏州市数据条例》,组织开展“清朗”行动,推进苏州互联网企业“百企百善”网络公益工程,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隐患预警研判。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高标准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突出整治短视频网络直播乱象、流量注水造假、网络沉迷等问题,持续推进“饭圈”等乱象治理。推进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试点,建设网络举报横向联动机制。严厉查处网络诽谤、诈骗、色情、攻击盗窃、盗版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