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司法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坚持“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服务理念,完善服务网络,优化便民举措,切实为劳动者讨薪维权保驾护航。今年以来,全市办理追索劳动报酬、工伤赔偿等讨薪维权劳动保障类案件1.22万件,服务劳动者1万余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8000余人。
拓展援助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建设,构建以法律援助中心为主体,基层站点为延伸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在全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建立援助工作站,打造集律师接待、问题咨询、申请受理的一站式暖心窗口,建立咨询、代理、纠纷调解、争议仲裁“四位一体”对接机制,最大程度凝聚“法援+仲裁”合力。
优化流程机制,提高援助质效。全面推行法律援助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以“诺”代“证”,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流程。畅通绿色通道,对申请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赔偿的进城务工人员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建立科学的“轮派制+点援制”案件指派机制,结合案件类型、复杂程度、受援人特点等情况,精准匹配承办律师。
强化协调联动,解决突出问题。聚焦欠薪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强化农民工、外卖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物流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法律援助,与中院、人社局、总工会等8个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建立新就业形态用工综合治理体系。与市慈善总会合作开展“关爱困难外来务工者法援慈善项目”,办理经济困难外来务工者法援案件100件,为外来务工者挽回损失480余万元。
加强宣传引导,做好源头防范。结合“五一”劳动节、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劳动报酬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援助律师、志愿者等进工地、进社区,采取现场法律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指导劳动者妥善保存劳动合同、上岗证、考勤记录、工资欠条等证据材料,广泛宣传法律援助政策,预防化解欠薪隐患,提升外来务工人员依法维权的意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