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苏州一案例获评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
来源:苏州市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3-01-04 09:47   访问量:

作为一项典型的预防性法律制度,公证在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节约司法资源、化解社会矛盾、改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公证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优化公证服务质量,提升公证行业公信力,推动公证事业高质量发展,经司法部批准,今年6月,司法部公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湘潭大学)基地举办了“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

评选公告自发布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公证机构的广泛关注,共计收到全国24个省份报送的121件案例。12月14日,司法部公证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湘潭大学)基地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公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苏州市中新公证处报送的“搭建‘关证一链通’信息平台助力优化苏州自贸片区营商环境”案例在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推广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工作举措,苏州市中新公证处到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接洽时了解到,自贸区内加工贸易企业无法内销或退运的不良品、残次品等保税货物销毁处置工作一直是困扰企业、销毁处置单位和海关三方的难题。

这类保税货物占用了大量的仓储空间,如果退运,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逐渐面临无处可接收的困境;如果选择自行销毁,不仅增加销毁处置成本,而且因是否真正销毁、销毁后是否有残值等问题无法得到海关监管认可而不能享受退税政策。

多年来,企业往往只能选择直接堆放或自行处置。公证能否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呢?中新公证处的负责人陷入了沉思。

中新公证处和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沟通并多次实地走访企业和销毁处置单位。企业方表示,在处置过程中,无论是存储在保税区还是从保税区取出,企业都需要承担相应税费,可以说是耗时耗力耗成本,如能用海关认可的模式在本地进行销毁处置,就能疏通症结,帮助企业减免税费。

中新公证处提出可通过“区块链+公证”的模式,设计一套完整的监督程序形成闭环来辅助海关确认申报货物已销毁的事实。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有海关监管链,企业申请、海关审批流程全部实现线上操作。苏州公证也已建成“苏州公证链”,公证申请、文书推送也可以实现全部线上操作。如果能够设法让这两个平台互联互通,让中新公证处的监督销毁过程实现全流程记录并得到海关的认可应该能解决上述难题。


中新公证处在苏州市司法局的指导支持下,多次与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就具体细节展开可行性论证,各方一致决定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实现海关数据和公证数据的线上互联互通。

经过前期硬件采购、技术平台对接和公证流程优化后,“关证一链通”平台正式运行并于2020年底开始第一单试点。

中新公证处通过该平台能看到企业申请、海关审批的全部资料,按照企业申请中确定的流程由中新公证处对销毁处置的全流程进行记录保全,所有视频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实时将哈希值保存到“苏州公证链”,视频原始数据保存到海关服务器存档备查,最后公证书上传到该平台供海关审核,为企业此类销毁处置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借助“区块链+公证”,中新公证处设计出一套从货物清点到封仓、运输到销毁的全流程证据保全方案,利用区块链技术,将相关音视频、报关单、货物清单等材料信息存储在“苏州公证链”,为企业销毁货物过程出具法律文书和证明。

通过搭建“关证一链通”平台,实现“单据在线上跑、数据指纹在链上存、公证书在线上出”的一站式服务模式,为“阳光文明”执法提供了证明和法治保障,同时实现了“减税惠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