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司法局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深化人民调解对接信访工作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的工作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融入矛调中心规范化建设,将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深度融合,推进场所、程序、调处有效对接,努力实现矛盾纠纷类信访问题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切实维护全市大局和谐稳定。
一是融入“一站式”解纷平台,增强“访调对接”承载力。在昆山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市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推动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选派2名专业强、业务精的人民调解员第一时间响应矛调中心纠纷化解需求。构建“统一登记-有序流转-联动处置-跟踪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矛调中心收到群众反映事项,依法依规进行甄别处理,对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的申诉求决类信访事项,向当事人释明人民调解的优势,引导当事人选择人民调解化解纠纷。当事人同意的,经矛调中心登记后,移交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依法调解。调解结束后,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及时将调处结果反馈至矛调中心。截至目前,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共化解矛调中心流转矛盾纠纷54件。
二是建立“多元化”工作机制,提升“访调对接”执行力。建立风险研判工作例会机制,由司法行政、信访、住建等部门及各区镇参与,每周召开工作会议,汇报区镇部门重点风险事项,分析研判并提出预防和化解信访事项的对策建议。需要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的信访矛盾,及时导入相应程序化解。今年以来,共在调解中引导办证咨询30余次。对于专业性强、化解难度大的信访事项,充分发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的专业人才优势,建立与信访部门、行业专业主管部门联调联动多元解纷机制,齐抓共管合力化解。在戚某与某建筑集团工伤赔偿纠纷中,派驻人民调解工作室在接到案件后,在矛调中心的统筹下,立即联合人社局、总工会等成立调解小组,确认戚某属于项目分包劳务人员,某建筑集团负有用工主体责任,经过调解员多轮的协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三是注重“效果化”跟踪问效,筑牢“访调对接”公信力。矛调中心每周对“访调对接”信访案件调解情况进行调度,实行台账式销号办理,由派驻人民调解员通过电话沟通、实地走访等方式定期回访,跟进调解协议落实情况,防止案件返流。与市法院、公证处建立司法确认、赋强公证对接反馈机制,对调解成功的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可申请司法确认或赋强公证,提升调解结果的执行力。开展人民调解员队伍“砺兵提能”专项行动,在培训内容中增加“访调对接”政策规定和调解技能,全方位提升调解员的专业水平。修订《昆山市人民调解个案补贴和以奖代补办法》,综合运用“个案补贴”“以奖代补”等形式,对符合规定的“访调对接”案件做到“应补尽补”,充分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