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建议提案办理
苏州市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92号关于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建议
来源:苏州市司法局   发布日期:2023-06-01 15:04   访问量:

建议人:殷勤建议号:0092

标题:关于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建议

建议内容:

关于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建议

普法是一项从上而下、层层驱动的系统工程。

强化普法载体创新,线上线下齐发力,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教育引导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提高法治意识,培养法治信仰,更好的进行全民普法。

建议:1.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以宪法教育为核心,把法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观念、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快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在国家宪法日、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学第一课等教育节点,深入开展宪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活动。加强对不良行为青少年、闲散青少年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预防违法犯罪发生。

2.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开展人民调解员、联防长、网格员等法治培训,提高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加强重点人群的法治教育,提高其尊法守法意识,加强涉外人员普法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3.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关注细节、走进生活为导向,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高规则意识,让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

4.积极树立群众身边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表彰“道德模范”“见义勇为”等典型事迹,完善激励制约制度,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

5.持续深化“法律进学校”,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教师培训,推进学校法治宣传教育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围绕防范校园欺凌、诈骗、网络沉迷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法治教育,深化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

6.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行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7.充分运用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普法,壮大社会普法力量。畅通和规范志愿者等参与普法的途径,加强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组织支持法律实务工作人员、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和文艺工作者参与公益普法活动。

8.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拓展普法网络平台,加快构建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普法手段,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优化融媒体平台,发挥宣传教育作用。

承办单位:主办苏州市司法局;

会办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市人民检察院;苏州市委宣传部;

办理期限:3个月答复时间:2023-05-2411:02:49.0

办理类型:已解决或采纳

答复内容:对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92号建议的答复殷勤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全面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全市普法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让更高水平法治成为苏州核心竞争力重要标志”目标任务,以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为主线,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健全普法工作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深入推进法治社会、法治乡村建设,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开展普法宣传。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专题报告、专题研讨、专题培训“四个专题”活动,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线上音频学习、论文心得征集评比、职工绘画创作、中小学生画信等系列活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活动常态化开展,全市95家市级机关单位、105个镇(街道)、800多个中小学校积极参与,逾百万人次先后参加,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的良好氛围。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全市建成宪法宣传阵地12个,开辟宪法专区百余个,开展宪法宣誓、宪法宣传征文、青少年成人礼等系列活动3000余场。宪法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平语近人”——“习近平法治思想”线上音频学习、电台学宪法等10项活动,营造了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加强民法典宣传教育,组织开展民法典宣传月活动,邀请副市长周达清以视频方式号召市民群众学习运用民法典,通过市级多个主流媒体、平台进行发布。正式上线全省首个民法典3D云展馆,以VR立体化的展呈形式将民法典知识融入生动的普法场景。编印《守护一生——漫读民法典》《民法典伴你同行每一天》绘本,在全市发放10万余册,在市法治宣传教育中心开辟民法典专区并组织参观。抓好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结合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全市20多万党员参与“百万党员学宪法学党章考法律活动”。大力宣传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平安苏州防非同行”“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法治新时代·清朗E空间”等主题普法活动。积极开展长江大保护普法与依法治理,开展长江保护法学习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村居、进网络“五大行动”,推进沿线地区长江保护法治文化建设,推动全社会共学保护法、共抓大保护、共护母亲河。联合市金融监管局开展防范金融风险百场宣传活动,引导公众合法理财、理性投资。二是坚持高标定位,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市法宣办、市司法局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规划实施。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出台《苏州市关于进一步健全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报告书、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两书”制度,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法治宣传教育网络,实现优质普法资源快捷、高效共享。每年发布落实普法责任制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联动事项,确定年度普法工作重点联动项目,明确各市级机关部门作为普法责任主体的普法责任,提升普法工作的协同性。开展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行动,认真落实普法责任制履职评议制度,把普法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组织发动高等院校、法律实务部门200多名专家人才,成立全市“八五”普法讲师团,专业普法师资力量进一步充实壮大。在全市成立13支普法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推动各地各部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组成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各类公益普法活动。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优化完善“订立规矩、重塑习惯、涵养法治”普法工作模式,持续开展“美好生活·德法相伴”主题活动,把提升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等,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引导群众在法治实践、基层治理和日常生活中感受法治力量、领会法治精神、树立法治信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协调机制,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开展“苏州时代新人”法治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发挥法治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全媒体法治宣传,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发挥以“苏州普法”为龙头的全市新媒体普法联盟作用,推动法治理念入脑入心。三是坚持分类指导,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印发《苏州市关于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在全市部署开展为期两年的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国家试点任务,全面实施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头雁工程”、行政执法人员法治素养“中坚工程”、国家普通工作人员法治素养“赋能工程”和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法治素养“强基工程”四大工程。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部署开展市级机关集中学法用法活动,组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法治讲座、法治论坛等活动,举办国家工作人员旁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案例庭审活动。深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建立完备的法治课学科体系,加强法治课师资培养,完善法治副校长(辅导员)制度,组织开展“青少年学法活动周”“学宪法讲宪法”“青少年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基地,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巡回宣讲,营造良好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普法宣传,组织开展“法企同行”“法律进企业”等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能力和水平。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推动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地落实。深化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宣传,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守好老年人的“钱袋子”。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妇女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持续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系列宣传活动,在农民工生活聚居地及社区,举办各类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法治文艺汇演等,营造尊重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良好氛围,服务农民工学法用法需求。开展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把法律送到残疾人身边。四是坚持融合创新,打造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印发《<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要任务清单》,明确39项法治文化建设具体任务的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以“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法治文化特色园”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51个,省级大运河法治文化品牌项目5个,省级法治文化特色园3个,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356个,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市法宣办、市教育局、市司法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校园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通知》,推动全市中小学校结合实际,建设校园法治文化阵地。成立苏州法治文化研创基地,开展法治苏扇、法治剪纸、法治桃花坞木版年画等“法治非遗课堂”系列活动,指导鼓励社会各界将优秀传统文化、江南文化、时代精神与法治元素有机融合,研发创作一批具有苏州特色、江南风味的法治文化精品。组织举办法治文化节,部署开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庆祝建党100周年、防范金融风险百场宣讲、电台以案释法、法治微剧本征集、法治书画摄影大赛、职工法治素养竞锦标赛、法治文艺巡演、“普法惠企”等32项主题活动,示范带动各地各部门开展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活动。与市政协、市文联共同举办“法润百年篆刻展”,进一步丰富法治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联合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开展“江南文化·法韵园林”法治文化进园林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江南文化优势,增强法治文化吸引力。感谢殷勤代表对苏州普法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为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工作职能,深入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走深走实。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着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要求,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持续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到全民普法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将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有机结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网络,不断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二是聚焦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工作格局,持续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宣传教育。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加强民法典学习宣传,组织开展“美好生活·法典相伴”民法典宣传月活动,提高全社会遇事找法、办事依法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宣传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适应“全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需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促进国企、民企、外企依法合规经营。围绕乡村振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安全生产、网络安全等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治宣传,以法治方式支持和促进营造“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浓厚氛围。深入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集中宣传,服务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大保护等重大战略。适应统筹安全和发展的需要,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治教育,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推进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着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求,立足我市实际,深入推进提升行动“四大工程”,强化整体布局,注重协调联动。牢牢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等制度,定期开展法治讲座、学法用法征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旁听庭审等活动。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贯彻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确保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发挥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社会法治教育,完善村(社区)“两委”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治培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开展“农民工学法活动周”等针对性普法主题活动,积极服务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深入宣传党内法规。结合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利用各类普法阵地和媒体,以党章、准则、条例等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组织参加全国“党内法规宣传教育知识竞赛”活动,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三是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推进法治文化阵地提质扩面。落实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的监督检查和动态管理,提高各级各类法治文化阵地的利用率和群众参与度。加大村(居)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力度,打造长江法治文化带、大运河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特色园等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进一步优化法治文化阵地布局,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形呈现、有效覆盖、深入人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入挖掘各地历史先贤、文化遗产、名胜古迹中的法治名人故事、法治格言警句,整理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讲好红色法治故事,传承红色法治基因。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法治文化活动,办好法治文化节,推动各地各部门打造特色鲜明,融思想性、教育性、实用性于一体,立得住、叫得响的活动品牌,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法治文化精品力作,不断提升法治文化惠民服务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智慧普法。强化“苏州普法”微信、抖音等平台功能,全面推广青少年“法治第二课堂”。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强化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