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发布《2023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苏州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综合得分位列地级市第一。
评估工作主要从“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融资环境、创新环境、政策环境”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评估结果看,苏州在法治环境维度位居第一。
近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建设更高水平法治苏州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年度工作要点,从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法律服务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予以统筹推进,不断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制度政策环境、政务服务环境、创新创优环境和市场发展环境。
完善立法制规,优化制度环境。制定并实施《苏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进一步优化市场主体开办经营事项办理体验。推广电子政务、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等做法。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苏州市促进个体工商户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建立经营场所负面清单,放宽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限制,便利个体工商户准入。深化“个转企”改革,允许“个转企”企业依法继续保留原字号和行业特点。探索“综合查一次”改革,推动涉企执法检查“无事不扰”,市场主体“有求必应”。全国首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指标体系,每年对全市法治营商环境情况进行评估。
深化“免证”建设,优化政务环境。深入推进实施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通过定事项、定规范、定清单、定标准“四定”方式,梳理形成《苏州市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104项。2023年全市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办件量21.1万件,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近80%,有效实现“减材料”“减时限”。苏州自贸片区探索“免证园区”建设,通过“直接取消、数据调用、部门核验、告知承诺”四种方式,实现548项政务服务减免材料1327份,并在全国首创“审管执信”闭环管理体系,打通“审批、监管、执法”全链条,实现“前道”审批与“后道”监管、执法环节有效衔接、协同联动,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保护知识产权,优化创新环境。推进《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出台行政规范性文件《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励办法》,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创新激励力度。出台《苏州市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方案》,推动构建法制健全、实施高效、有机衔接、执行有力的行政裁决工作体系。建设“区块链+公证”知识产权保护平台,推出“苏城存证”APP等知识产权保护存证应用,目前平台实名注册个人用户82366人、企业用户676家,出具存证公证文书4737件。
加强法治体检,优化市场环境。积极建设企检服务中心,切实防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印发《苏州企业国际贸易与海外投资经营风险防范指引》,打造“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平台”。深化“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推动112家已建立对接机制的律所为191家商会开展线上法律服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697家,帮助防范经营法律风险。推进320名基层法律工作服务者对1500余家入库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法治体检”公益服务,通过制发一份“法治体检”需求清单、制定一份“法治体检报告书”、编印一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常见法律风险应对手册,提供社会保险、劳动用工、财政补贴等问题的常态化指引。面向市场主体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主题普法活动,针对快递员、网约送餐员、网络主播等新业态、新就业“两新”群体开展普法志愿服务。